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药专业 > 中草药汇编 > 中药大典 > 根茎类 > 胡黄连
编号:13352173
黄连与胡黄连异同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9年5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075期
     黄连与胡黄连是临床常用中药,只因一字之差,时有人将其混淆,甚则谬误成同一种药。此二药虽均是苦寒燥湿清热之品,但又确为两种完全不同的药材,故在使用时须当仔细辨别其异同之处。

    黄连

    黄连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其根株丛延,蔓引连株相属,成簇而色黄,黄取其色,连象其形,故名。其道地产区为四川,生长于海拔1000~2300米间的高山寒湿林荫之下,采收于立冬之后,表面多呈黄褐色,粗糙有不规则结状隆起瘤节,质坚实而硬,木质呈黄色或橙黄相间,常有裂隙。

    黄连生于西蜀,禀天地清寒之气生,味极苦,气大寒,味厚气薄,沉也,降也,降中微升,阴中微阳,专治诸火。若为蔓引连株,聚集成簇、粗糙有瘤节、立冬后采收者,则最得清降收藏之气。《金匮要略·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》载曰:“浸淫疮,黄连粉主之。”张仲景认为若该疮面从口而流向四肢,为毒邪从里达表之轻证,故可治;若从四肢流来入口者,是毒邪从外入里的重证,不可治。浸,浸渍之意;淫,蔓延之谓,投黄连粉者,得其收敛固藏清洁肃降之意也。

    黄连质坚实而硬,缪希雍称:“黄连根黄、花黄、实黄,皆具土色,四月开花,六月结实,七月根紧,适逢太阴湿土、阳明燥金主令时,宜乎为入脾胃之药矣。”历代医家多有阐发黄连具“厚肠”之功。如陶弘景《名医别录》言:“(黄连)调胃厚肠、益胆”;《药性赋》言:“黄连治冷热之痢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5080 字符